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研究动态>> 正文

研究动态


介子学术讲坛 | 第三十四讲“当前‘新文科’外语学科建设的重点与思路”


10月16日下午,外国语学院介子学术讲坛第三十四讲于第六教学楼第一阶梯教室圆满举办。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博士生导师、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院长王立非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题为“当前‘新文科’外语学科建设的重点与思路”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杨棣华教授主持。

(图:杨棣华教授介绍主讲人)

王立非教授兼任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商务英语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语言服务40人论坛联席主席、中国专门用途英语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和北京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对外语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建设均有非常深刻独到的见解。

(图:王立非教授正在讲授外语学科建设重点)

王教授首先结合当前时代的主要形势——数字化时代和疫情,讲述了外语学科转向数字语言教育、数字语言科技、数字语言服务方向的重要趋势。随之,王教授分别从外语学科的发展形势、国际要求和学习重点三大板块,展开了具体论述。王教授谈到,外语在当代社会不仅具有人文价值,更包括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安全价值、应急价值和治理价值等。

中央和国务院最新发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外语学科建设重点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带来了外语“新文科”建设的思考。“新文科”的发展催生“新外语”学科的诞生和改革,高等外语教育改革的方向,应该把握好从传统文科到“新文科”的转变,把握好从外语人才到外语服务人才的转变,把握好从英语到“一带一路”多语的转变。

作为外语学科建设领域的大咖,王教授也从不同类别,提出了语言服务性学科建设方向和教育目标,在场师生均受益良多。

(图:参会师生认真听讲)

在讲座尾声的互动环节中,在场师生认真思考总结,并积极踊跃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疑问,希望能够得到王教授的指点。针对“外语专业人才在国内是否已经饱和”的问题,王立非教授以日语为例,分析了中日关系从“一带一路”建设之初到目前日益友好的趋势,据此得出对相关外语人才的需求将继续保持的结论。同时,王教授还指出,具有跨专业基础的综合性外语人才会更加稀缺。此外,就“语言服务方向如何在大学学科建设中具体落实”的疑问,王教授认为,理工类大学可以加强语言服务与技术结合。而广西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不仅具有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优势,同时具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理优势,可作为弘扬民族文化的实践基地,并且在与东盟的交流和联系中,获取语言服务的宝贵经验。

(图:参会同学现场提问)

讲座最后,王立非教授指出,“教育最大的挑战是,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去迎接明天的挑战”。本场讲座,为外语学科的师生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与奋斗方向。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上一条:介子学术讲坛|第三十五讲“疫情时代,大学何为?大学生何为?”下一条:介子学术讲坛|第三十三讲“歌中自有言如玉,歌中自有黄金句”

关闭

Baidu
map